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宝塔区果业局、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属各单位:
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及“12345”年度工作安排,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接续开展苹果产业强链提优、畜牧产业转型提量、设施农业挖潜提效、产业链群补弱提级、经营主体升级提档、集体经济帮促提优“六个提升”,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农村改革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项目支撑带动“五项工作”,不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持续巩固和扩大“三农”工作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
一、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一)全力夺取粮食增产丰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落实市级党政领导包抓粮食生产指挥田,将粮油面积按茬口细化到作物、落实到地块,力争全年播种粮食226万亩、大豆29万亩、油料8.7万亩。分作物制定单产提升方案,推广玉米增密度6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万亩,因地制宜开展油菜大豆果园套种。抓好黄龙县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加快吴起、延长、甘泉等陕北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抓建千亩连片“吨粮田”、“高产田”等示范点140个以上,确保产量达到76万吨。成立粮食生产联系包抓组,常态化开展分县指导和服务。(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科,市农机中心、市农科院、市农技站、市种子站、市植保站、市土肥站)
(二)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和质量提升。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处置,常态化抓好“大棚房”清理整治。进一步健全防止耕地撂荒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春播前完成剩余1200亩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耕地的整改工作,基本杜绝耕地撂荒现象。印发《延安市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2025-2035年)》,完成剩余26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续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任务,发布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科、局乡村设施与农田建设科,市土肥站)
二、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动
(三)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用好“四色管理”机制,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的识别认定,确保应纳尽纳。因人因户落实好“十个一批”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帮尽帮。(责任单位:局监测帮扶科,市防返贫监测中心)
(四)强化产业就业和重点区域帮扶。保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总体稳定,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镇、村发展,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用好苏陕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力量。因地制宜做好定点帮扶单位调整和驻村干部轮换。做好考核、巡查、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过渡期自评估,总结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局计划财务科、局法制监督科、局区域协调与社会事业促进科、局监测帮扶科)
(五)强化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到户类资产更好发挥效益。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局监测帮扶科、局计划财务科)
三、实施产业链群提质转型行动
(六)做强苹果产业链。锚定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全面完成“五大工程”“四大体系”“三大平台”“七大贯通”任务。编制《延安苹果种植暨老园挖建规划(2025-2027年)》,推广“3332”栽培模式10万亩,改造老园10万亩,培育本土新优品种(砧木)2-3个,苹果总产达到524万吨。总结推广“以株代亩”等模式,探索完善果园机械补贴政策。新增冷藏(预冷)设施3万吨以上,加大果品精深加工和关联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果汁、果酒等精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行,每个县(市、区)新增一家以上关联企业。扩大苹果政策性保险、“保险+期货”等覆盖面。实施延安苹果品牌升级战略规划及《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宣传三年行动》,办好2025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和第十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建设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延安)中心和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责任单位: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计划财务科、局种植业管理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信息科,市果业中心、市农机中心、市果研中心)
(七)做大特色食品产业链。聚焦粮油、酿酒、畜禽肉类及蜂产品、果蔬、茶叶及饮料、“延安味道”特色小吃等六大板块,以“五集五区”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宝塔、甘泉、黄龙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抓好40个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8%,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0亿元。一体推进老旧设施棚型改造、节水改造、土壤改良和机械化、自动化提升,新建和改造设施基地8000亩,栽培食用菌6300万棒,瓜菜面积产量分别达到54.5万亩和178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场80个,出栏生猪65万头、羊子52万只,水产品和蜂蜜产量分别达到0.36和0.55万吨。(责任单位: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畜牧兽医与渔业科,市畜牧中心、市蔬菜站、市园艺站、市畜牧水产站、市养蜂站)
(八)做精中药材产业链。支持子长市、延川县、黄龙县、黄陵县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广林药混种、套种和中药材野生抚育及仿野生栽培模式,加快实施延安农投、甘泉中药饮片加工以及黄陵中药材加工基地等项目,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0万亩)和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亿元。(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科,市园艺站)
(九)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建设延安苹果优势产业集群,完成宝塔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陵县田庄镇和宜川县云岩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宝塔区姚店镇和子长市杨家园则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年度创建任务。加快宜川食用菌、吴起循环农业等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富县、宜川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季做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宣传。全链培育直供直销、线上线下、果树认养等营销模式,扩大苹果、小米、菌棒等优质农产品出口规模。(责任单位: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信息科,市果业中心、市园艺站)
四、实施农村改革赋能行动
(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吴起整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顺序延包比例达97%以上。指导志丹县巩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成果,持续推广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平台,年内入场交易土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逐级夯实土地仲裁工作责任,全面提升基层仲裁能力水平。严守宅基地管理政策底线红线。承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局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科,市农经站)
(十一)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持续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成果,开展“百村帮促、百村提优”行动,支持宝塔、子长、富县、黄龙实施2025年中央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拓展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开展“村两委”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责任审计,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机制,严控农村集体经济经营风险和债务规模。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广应用“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集体财务线上审批、支付比例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局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科,市农经站)
(十二)建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评估,晋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规范“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推广应用和“一码通”赋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隐患排查,有序推进“场入社、社联合、社办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1800人,举办“百万农民线上培训”30期。围绕耕种防收、生产经营、农资供应、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创建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责任单位: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科、市农经站、市农广校)
(十三)发展联农带农经济。统筹县域经济和镇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持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实施财政项目与带动增收挂钩机制。对纳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帮扶资金扶持的经营性项目,采取带动发展生产、吸纳稳定就业、共享资产收益等方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对已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风险可控的经营主体,允许实施衔接资金支持的帮扶类经营性项目。加大对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订单合同等联农带农方式的审核评估,防止农民利益受损。(责任单位:局计划财务科、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监测帮扶科、局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科,市农经站)
五、实施村庄促和美行动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千万工程”。建立年度重点任务和市级“千万工程”重点村建设项目清单,完善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建设市级重点村110个,择优遴选推荐省级示范村55个。加强“千万工程”政策举措、进展成效推介宣传,办好“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做好2024年“千万工程”市级重点村评价评估工作。(责任单位:局乡村设施与农田建设科)
(十五)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8040座,普及率达到85%。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源头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建立健全常态化清洁制度,深入开展“净美庭院、净美村庄、净美乡村”行动,推进乡村净化绿化美化,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协调推进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局乡村设施与农田建设科)
(十六)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因地制宜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做法,宣传推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斗争。办好农民丰收节。(责任单位:局区域协调与社会事业促进科、局政秘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信息科)
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行动
(十七)加快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持续推动以吴起楸子研发为核心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推广苹果新优品种2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统筹推动延安苹果试验站、延安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洛川苹果试验站等平台建设,完成延安苹果研究院机构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开展技术攻关、转化成果、示范推广等课题研究10个。(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科、局科技与农机管理科,市果业中心、市种子站、市果研中心)
(十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开展农业行业促消费活动,扩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种类范围,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农机化和农机装备提升工程项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平达到75%以上。抓建13个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点,布局建设一批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农机安全免费管理,不断提升农机登记率和检验率水平。(责任单位:局科技与农机管理科,市农机中心)
(十九)科学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精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有效应对低温冷冻、干旱、洪涝、风雹等各类自然灾害。新建防雹网5万亩。组织好农作物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和动植物疫情联防联控。扩大政策性保险和“保险+期货”等覆盖面,最大程度减轻农民群众灾后损失。(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科、局计划财务科、市果业中心、市植保站、市疫控中心)
七、实施绿色发展兴农行动
(二十)促进农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通过推广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健全回收体系,力争农膜回收率达到85%。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促进利用率、使用量双提双降。支持富县争取实施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种养配套循环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90%。指导黄陵县完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整县推进项目建设任务和延长县申报工作。推广果园集雨窖、坑施肥水、设施棚面集雨等技术,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2处集雨节水示范点。做好富县、洛川、子长等3个省级旱作节水示范创建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估。(责任单位:局科技与农机管理科,市农机中心、市能源办、市畜牧水产站)
(二十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县、整区域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持续推进重点农产品药残治理行动,完成农畜水产品定量检测任务,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持续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积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畜禽屠宰、渔业、农机安全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年累计办案数量不少于100件。统筹抓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好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整市推进项目,提升农业数字化监管水平。(责任单位:局政秘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市农检中心、市动检中心、市执法支队、市信息中心、市畜牧水产站)
八、实施“三个年”深化提升行动
(二十二)打好项目谋划主动仗。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加大项目开发储备,系统谋划一批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分类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好循环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分链条编制项目册,开展叩门招商、精准招商活动,推动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实施,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局计划财务科、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信息科)
(二十三)深入谋划规划编制。全面总结“十四五”发展成效,凝练发展亮点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研判发展形势,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重要支撑。瞄准“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战略定位和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统筹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和“三个重大”谋划工作,确保“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责任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二十四)推动作风建设走实走深。树牢“六种作风”目标,用好“亮学赛督治”五位一体机制,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对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目标,年底前基本消除“三类”党支部,“一类”党支部达到40%。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责任单位:局党委办公室)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27日